猪肉为什么没有腥味,为什么猪肉没有以前好吃了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美食资讯 > 正文

猪肉为什么没有腥味,为什么猪肉没有以前好吃了

日期:2023-11-08 浏览:2,022 【 字体:

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几乎可以随时满足我们的味蕾,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,猪肉的口感和味道好像不如以前了?

连我们的长辈都抱怨猪肉没有以前好吃了。这是因为我们的口味变了,还是猪的品种变了?

回忆起这几年过去的味道,经常有人抱怨很难买到好吃的猪肉。无论采用什么烹饪方法,超市里的猪肉永远找不到它原本的美味。

其实我们的味觉没有问题,只是猪的品质变了。

虽然现在市场上猪肉比较充足,但是品种很多,比如泸州猪,宁乡猪,可以满足不同客户,不同菜品的选材需求。

但深入探究后发现,这些猪肉的品质普遍不如之前养的土猪。

据相关统计,中国每年平均消费5500万吨猪肉,几乎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一半。

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,农场开始大规模生产猪肉,使得猪肉不再是一种罕见的美味。

现在只要走进超市,晚饭就能准备一盘美味的猪肉炒菜。

但是,这些猪肉现在看起来新鲜可口,味道却不如以前了。

外来猪占领的市场在我国漫长的水产养殖历史中,传统的本地猪一直是主要的猪种。这些猪性格懒散,不爱运动,整体脂肪储备较高。不管怎么喂,它们最终都会有厚厚的一层脂肪。所以现代养殖户大多会选择引进国外品种的猪。

大量外来猪涌入中国市场。这些外来猪的肌内脂肪含量通常在1%以下,表皮全是瘦肉,完美满足了人们对瘦肉的追求。同时,外来猪的养殖周期短,肉长得快,甚至繁殖力也比本地猪强。

因为这些优秀的外地猪,养殖户自然不再青睐本地猪。短短半个世纪,国外种猪已经占据了国内90%的市场,只有10%留给了少数家庭饲养者。这些家庭大多生活在农村,每家只养一两头猪。养猪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里的肉食需求,过年的时候送一些给亲戚朋友。偶尔他们也会把自己圈养的猪卖给单独前来收购的买家。

这些家庭养的猪大多是中国本地猪。由于养殖群体分散,每家养猪数量也少,无法与国外大规模饲养的猪竞争。因此,当人们品尝这些异国风味的猪肉时,会发现它们的味道与以前不同。

地方猪种卑微的市场份额中国养猪历史悠久。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培育了许多优质的地方猪种,为国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。其中,东北猪皮毛深色,耐寒性强,肉质细腻;华南的香猪个头小,肉质鲜美。还有皖南黑猪,肉嫩味美。这些地方猪种已经成为中国猪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
然而,在过去的几十年里,中国的养猪业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型。原有的家庭式养猪模式逐渐被淘汰,规模化养殖场开始引进国外育肥快、产仔多的品种,如约克夏猪、杜洛克猪等。

这些外来猪生长速度快,适合集约化养殖,很快占领了市场。相比之下,从国外引进的国外猪种的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。这些猪从出生到上市只需要180天左右,不到半年就可以出栏。他们以平均每天700-900g的速度增重,但这也意味着肌内脂肪的积累不足。

通过数据对比,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土猪和外来猪的区别。土猪的料肉比为6: 1左右,而外来猪的料肉比为3: 1左右,也就是说外来猪需要的饲料较少。而土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外来猪。所以现在的生猪养殖成本虽然低,但是从肉质上来说是劣势的。

与此同时,很多地方的优良猪种正面临灭绝的困境。由于种猪数量少,出肉周期长,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30年来,我国已有多个地方猪种灭绝。地方猪种退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饮食结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。外来猪种颜色为白色,显得更干净卫生,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。

但近年来,国家开始重视对地方优良猪种的保护。各地建立了专门的育种场,通过人工授精等方式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。这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地方猪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
阅读全文
消失的茶饮料品牌,消失的奶茶店品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