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第一瓶罐头的诞生,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罐头的国家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美食资讯 > 正文

世界上第一瓶罐头的诞生,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罐头的国家

日期:2023-12-05 浏览:2,755 【 字体:

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,为了回馈您的支持,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。

文 | 渣叔

编辑 | 渣叔

前言

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罐头生产国,每年出口数以百万吨计的罐头产品,供应全球150多个国家。

然而中国人自己却极少吃罐头,人均年消费量只有1公斤,与美国人平均90公斤、欧洲人50公斤的消费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一方面中国以世界工厂自居,大量生产罐头输出海外,另一方面中国人对罐头却敬而远之。

这个看似荒谬的现象,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历史或文化原因?

中国罐头业:世界最大产量背后的消费悬殊

罐头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,当时第一家罐头厂诞生于广州,主要产品是豆豉鲮鱼。

随后一些城市如上海、重庆等也开始出现罐头厂商,但由于经年不断的战乱,早期的罐头业发展并不顺利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国内环境稳定,罐头业得到发展,但主要用于军需,这一时期罐头并不是普通老百姓的主要食品来源,而是有钱人的奢侈享受,大部分人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。

改革开放后,随着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,罐头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为大众化消费品,但是中国人的罐头消费量仍然很有限。

数据显示平均每人每年仅消费8公斤左右的罐头,距离欧美国家人均50-90公斤的消费量仍有很大差距,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以及饮食习惯的差异所致。

与国内市场需求不高不同,中国罐头产量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爆发式增长,根据统计,2021年上半年中国罐头产量已达到454万吨,是全球最大的罐头生产国。

主要原因是中国开始大量出口罐头,目前已覆盖150多个国家,橘子罐头出口量占全球同类产品的80%,“中国制造”的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其成为世界工厂,支撑起了全球对罐头的需求。

可以说,中国罐头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出口拉动的,而非国内市场需求,这种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带动的产业模式,也反映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上的差异。

那么,究竟为何罐头在中国不受欢迎呢?

中国人不吃罐头的原因新鲜程度无法与生鲜食材媲美

中国人崇尚烹饪新鲜食材,认为新鲜程度直接决定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程度,而罐头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灭菌,之后还要在罐中长时间储存,难以保持食材的鲜度,许多人认为,和生鲜食材相比,罐头简直就是“死食”。

拿水果来说,生鲜水果多汁爽口,吃到嘴里立刻可以感受到果肉的脆爽,但罐头水果经过高温处理,水分流失严重,果肉变软,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口感,不仅味道大不如前,营养价值也肯定会受到影响。

以肉类为例,生猪肉颜色鲜亮,肉质鲜嫩,一口下去满嘴生肉的香气,相反,罐头肉灰白失色,肉质老化,完全丧失了鲜美的原味,其营养价值也远不如新鲜肉类。

由此可见,罐头食品与生鲜食材相比,无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上都存在很大的损失,这也是国人不爱吃罐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防腐剂问题引发健康担忧

不少消费者认为,罐头食品之所以能够长期保存,是因为里面添加了过量的防腐剂,这也导致了许多人对罐头食品的健康性产生了怀疑。

业内虽然矢口否认添加任何防腐剂,但消费者的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,因为根据相关监管部门抽查,个别不法厂商确实会向罐头食品中添加超量的防腐剂,这无疑增加了健康风险。

何况,即使不添加防腐剂,单靠高温杀菌和密封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杜绝微生物的活性,长期储存条件下,食物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变质,这也是消费者不放心的原因之一。

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适合罐头

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,人们崇尚新鲜,也注重烹饪技艺,而罐头作为一种速食品,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格格不入。

中国人非常热衷手工烹饪,从选材、切配到烹调,每个环节都要精心操作,倾注心血,这样才能呈现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,相比之下,罐头只需要简单加热就可以食用,对国人的烹调用心毫无满足。

同时,中国人也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频繁食用快餐的习惯,即使外出就餐,也多选择新鲜现成的食品,而不会特地购买罐头食品,这也导致罐头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无处立足。

消费惯性塑造时间不长

最后一个因素则是罐头食品在中国的历史不长,改革开放之前,罐头还是少数人的奢侈享受,虽然后来逐渐为普通百姓所接受,但老一辈对其陌生感依然难以消除,这种消费习惯的惯性作用,至今还在影响人们对罐头的认知。

那么,为何西方人如此热爱罐头呢?

为何西方人如此热爱罐头

罐头在西方国家深受民众喜爱,这与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习惯不无关系。

19世纪,拿破仑大肆扩军备战,急需长期保存的军粮,法国商人尼古拉·阿佩尔于1810年发明了将食物灌装入罐并高温杀菌的方法,解决了军需。

一战期间,英法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军用罐头,不仅极大提高了产能,还使单位成本大幅下降,将罐头从奢侈品转变为大众化商品,随后,大量剩余军用罐头进入民间,帮助欧洲老百姓渡过了战后的艰难时期。

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中,低价罐头拯救了千家万户,这段“靠罐头活下去”的记忆,使美国人对罐头留下深刻印象。

同时,随着工艺改进,罐头质量日益提高,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也逐渐增强,至今,罐头依然是西方餐桌主角。

此外,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西方人热衷简便食品,中午开罐头,比叫外卖快捷可靠,而蔬菜价格高昂、肉类相对便宜的市场情况,也使敞开就能食用的肉类罐头受欢迎,罐头在西方已融入生活,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食物选择。

西方人对罐头情有独钟,也源于其独特的饮食文化,西餐注重简单快捷,三餐常是拼盘组合,相比中餐的繁复烹调,开罐头可以省去不少准备时间。

此外,西方崇尚个人主义,外出就餐不如家中开罐头方便,还有尝试新事物的开放精神,使他们乐于接受罐头这种当时较新的食品。

当今社会,罐头形象已日益正面,不再是过去许多人心中劣质食品的印象,完备的产业链使其新鲜度有保证,真空与无菌灭菌也增强了卫生安全性,这些客观条件,都助推了罐头在西方的盛行。

可以说,罐头之所以在西方扎根,关键是它伴随民众渡过了战争和经济难关,成为大众心目中优质实惠的食品。

这种历史渊源和文化习惯的积淀,加之时代进步带来的影响,共同造就了西方人对罐头的热爱。

结语

罐头食品在中国市场发展,既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,也蕴含着机遇。

关键是企业要深入了解消费者,调整产品以适应本地口味,并通过有效沟通塑造品牌形象。

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罐头不新鲜、不健康,这需要时间来改变。但是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观念的变化,消费者也在逐步接受方便食品。

中国罐头行业如果抓住这一潮流,加强创新,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,未来实现产品本土化,也许就不再是梦想,当然,这条路还很长,最终能否成功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在阅读此文后,烦请您关注+评论,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

阅读全文
吃播胖姐姐,胖姐最新吃播